诗词原文
渠渎吟
唐·罗隐
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
衰杨叶尽空枝在,寒雁声悲远客愁。
冷浸碧溪红蓼晚,风吹白露稻花秋。
后世只看名利重,却安渠渎逊清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批判,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常借古讽今,批判社会的不公和黑暗,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译文
细小的水流涓涓流淌,仿佛是在默默流泪,夕阳西下时,我站在小桥上满心惆怅,衰败的杨树叶子已经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寒冷的雁叫声声悲切,勾起了远方游子的无尽愁绪,碧绿的溪水被夕阳映照得泛着冷光,红蓼在晚风中摇曳,秋风吹拂着稻田,稻花飘香,然而后世的人们只看重名利,却忽视了这渠渎之水,它虽然不如江河湖海那样壮阔,却也是一股清流,值得人们珍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日傍晚的渠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细水涓涓似泪流”和“衰杨叶尽空枝在”等句,描绘了渠渎的萧瑟景象,暗喻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而“后世只看名利重,却安渠渎逊清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后世人们只看重名利,而忽视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的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借物言志,通过描绘渠渎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诗中“细水涓涓似泪流”一句,用拟人的手法,将渠渎之水比作流泪的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而“后世只看名利重,却安渠渎逊清流”一句,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批判了后世人们只看重名利,而忽视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的社会现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深感不满,他通过描绘渠渎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也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要珍视那些虽然不起眼但却有价值的事物,不要只看重名利和地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罗隐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