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华表柱
唐·韦庄
别来风物何可道,华表青青但春草。
芳草自随流水远,游丝空惹路尘高。
晴阳晚照西陵树,落日秋声北渚涛。
此地从来可乘兴,今朝何必问归桡。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自从离别以来,这里的风物景致哪里说得尽呢?只见华表柱旁,春草依然青青,芳草随着流水远去,游丝(比喻离愁别绪)空自缠绕着路上的尘土高高扬起,晴朗的夕阳映照着西陵的树木,落日的余晖伴随着北渚的波涛声,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可以让人乘兴而游的地方,今天又何必问归舟何时启程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景致的感慨,诗中“别来风物何可道”一句,直接点出了离别后的感慨,而“华表青青但春草”则以华表和春草为象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恒常,后几句则通过流水、游丝、夕阳、落日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愁别绪和时光易逝的主题。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景致,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绪,诗中“别来风物何可道”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后景致的难以言尽,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深深怀念,而“华表青青但春草”一句,则以华表和春草为象征,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恒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几句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离愁别绪和时光易逝的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离别后的一段时间里,再次回到这个地方,看到眼前的景致,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流露出的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景致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体现了韦庄作为“花间派”代表作家的艺术风格,即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