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旧宫
唐·李商隐
燕尘重踏旧纷华,住近红墙识帝家。
玉宇琼楼春寂寂,金銮宝殿夜迢迢。
风前白发悲花落,月下苍苔叹路遥。
回首当年歌舞地,如今惟有梦魂消。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再次踏上燕京的尘土,重温往昔的繁华,
居住在靠近皇宫红墙的地方,得以认识帝王之家。
春日里,玉宇琼楼显得格外寂静,
夜晚,金銮宝殿的长夜漫漫无尽头。
风前,我因白发丛生而悲叹花朵的凋零,
月光下,望着苍苔覆盖的小径,感叹路途的遥远。
回首当年那歌舞升平之地,
只余下梦中的魂魄在消逝。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重访旧地,回忆起往昔的繁华与宫廷生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诗中“燕尘重踏旧纷华”一句,点明了诗人再次回到燕京,重温过去的繁华;“住近红墙识帝家”则揭示了诗人与皇室之间的某种联系或接触,后几句通过描绘春日的寂静、长夜的漫漫、白发的悲叹和苍苔的遥叹,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寂静,以及个人境遇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玉宇琼楼”、“金銮宝殿”、“白发悲花落”、“苍苔叹路遥”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他再次回到燕京时,回忆起往昔的繁华与宫廷生活,不禁感慨万千,他通过描绘自己重访旧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命运多舛,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