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演阵图
唐·李峤
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
旌旗日暖龙蛇动,金鼓风高虎豹呼。
已有铁山横阵势,还驱铁马入单于。
何时得见真龙骥,一试平戎万里途。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峤虽有多首诗歌传世,但并无直接名为《演阵图》的诗作出处,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博学多才,诗文俱佳,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多反映时代风貌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我依靠着英勇的豪杰,倾心学习兵法战术;眼前对着云雾缭绕的山峦,仿佛正在推演着战阵之图,阳光照耀下,旌旗飘扬如同龙蛇舞动;狂风呼啸中,金鼓齐鸣仿佛虎豹在怒吼,我们已经布下了铁山般的阵势,还要驱使铁马深入敌境单于之地,何时才能见到真正的骏马良驹,让我一试平定戎狄、驰骋万里的征途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军事战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首联“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表达了诗人向豪杰学习兵法、面对云山推演战阵的情景;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旌旗飘扬、金鼓齐鸣的战场氛围,以及铁山阵势、铁马深入敌境的壮观场面,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正骏马良驹的期盼,以及他渴望一试身手、平定戎狄的雄心壮志。
赏析
这首诗以军事题材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豪情壮志,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战争场面的宏大描绘,又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诗人通过“身依豪杰”、“目对云山”等细节描写,将自己对军事战术的热爱和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旌旗日暖”、“金鼓风高”等自然景象的烘托,使战场氛围更加逼真、生动,尾联的“何时得见真龙骥,一试平戎万里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使全诗在激昂的旋律中收束。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唐代某个时期,当时唐朝国力强盛,但边疆地区仍不时受到戎狄的侵扰,诗人李峤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安危之重,因此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军事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