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三国吟
唐·韦庄
拥旄西入关山暗,
乘传东归海路长。
天地三分魏蜀吴,
武侯倔起赞訏谟。
身依豪杰倾心术,
目对云山演阵图。
功业未堪垂竹帛,
清名先已播乾坤。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手持旄节向西进入关山,道路昏暗;乘坐驿车向东归返,海路漫长,天地间被魏、蜀、吴三国分割,武侯(诸葛亮)崛起,称赞他的谋略与计划,他依靠豪杰,倾心于权谋之术;面对云山,推演军事阵图,虽然他的功业还未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的清廉名声已经传遍了天地之间。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特别是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功绩,首联写关山阻隔、海路漫长,暗示了三国鼎立的复杂局势;颔联直接点出“天地三分魏蜀吴”,并赞美诸葛亮的谋略;颈联通过“身依豪杰”和“目对云山”两个场景,展现了诸葛亮既善于结交英雄豪杰,又精通兵法战术的形象;尾联则是对诸葛亮虽未完全实现其政治抱负,但清廉名声已传颂天下的高度评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概括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诸葛亮的卓越贡献,诗人通过对诸葛亮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也透露出对三国时期复杂局势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未能完全实现其理想的惋惜,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三国历史的回顾和诸葛亮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可能是在借古讽今,对当时社会的混乱和统治者的无能进行批判,韦庄作为一位文学家,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这也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