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母
宋·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附加句(非完整诗篇,但包含关键词)
三千远道方辞阙,九十慈亲正倚门。
(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作,非直接出自某首古诗,但可融入上述情感背景进行赏析)
作者及朝代
与恭: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孝行著称。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早年家境清贫,学识渊博,不慕功名,擅长诗歌,与同时代的王昙齐名。
作者简介
与恭:虽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中可见其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孝道精神。
黄景仁: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但诗才横溢,作品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尤有特色。
译文
(以《别老母》为例)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叙,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附加句译文)
远离家乡三千里的路途我才刚刚辞别皇宫(或朝廷),而家中九十岁高龄的母亲正倚门盼望着我归来。
释义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无法陪伴的愧疚之情。《别老母》通过描绘离别时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而附加句则直接点出了远行与母亲期盼之间的矛盾,强化了这种情感。
赏析
情感真挚:两首诗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无论是与恭的“霜殒芦花泪湿衣”还是黄景仁的“白发愁看泪眼枯”,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意象生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霜殒芦花”、“柴扉”、“风雪夜”等,既描绘了环境,又烘托了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语言凝练:两首诗的语言都极为凝练,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思母》:可能与与恭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母亲的孝行和思念之情是深切的。
《别老母》:黄景仁在乾隆年间多次赴京应试未中,生活贫困潦倒,这首诗是他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年迈的母亲时所作,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附加句虽非直接出自某诗,但可融入这种离别与思念的情感背景中进行赏析。
这两首诗及附加句都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无法陪伴的愧疚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