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朝谒
唐·韦应物
佩玉曾闻觐至尊,赐金殊觉被深恩。
班行再入崇贤馆,宾从遥瞻御史轩。
晓日初明宿雾收,河阳秋树正堪愁。
从来简册应无用,且喜琴樽得自由。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792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曾佩戴着玉饰觐见过至高无上的君王,
被赐予黄金深感皇恩浩荡无比深重。
再次进入崇贤馆位列朝班之中,
宾客随从们远远瞻望着御史的轩车。
清晨的阳光初照,夜雾已经消散,
河阳地区的秋树正让人心生忧愁。
自古以来简册典籍或许并无大用,
但能够自由地弹琴饮酒已让我心满意足。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觐见君王、受到赏赐的荣耀经历,以及他对仕途生活的感慨,首联写诗人曾佩戴玉饰觐见君王,并被赐予黄金,深感皇恩浩荡,颔联写诗人再次进入朝廷,位列朝班,宾客随从们对他充满敬仰,颈联转而描写清晨的景色和秋树的忧愁,暗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淡泊态度,认为简册典籍或许并无大用,能够自由地弹琴饮酒才是他真正追求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觐见君王、受到赏赐的荣耀经历,以及他对仕途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色彩,诗人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和立体,尾联的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生活的态度,更是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虽然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韦应物仕途生涯中的某个阶段创作的,在那个时期,韦应物可能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对仕途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