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自嘲
唐·罗隐
行藏渐入滑稽传,方寸难开般若门。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盆。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也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译文
我的行为和心志渐渐被编入了滑稽的传记之中,内心的智慧之门却难以开启那深奥的般若智慧,在梦中我清晰地看到了边关要塞,却不知哪条路能通向那象征权力和荣耀的金盆。
释义
行藏渐入滑稽传:指自己的行为和心志逐渐被世人视为滑稽可笑,暗含对自己怀才不遇、不被理解的无奈。
方寸难开般若门:方寸指内心,般若为佛教用语,指智慧,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虽有智慧,却难以开启,无法施展才华的苦闷。
梦里分明见关塞:梦中清晰地看到了边关要塞,象征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不知何路向金盆:金盆象征权力和荣耀,此句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罗隐对自己人生境遇的自嘲和感慨,首句“行藏渐入滑稽传”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被世人误解的无奈,次句“方寸难开般若门”则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的苦闷,即使内心充满智慧,也无法施展才华,后两句“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盆”则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前途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富有哲理,展现了罗隐作为晚唐文学家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罗隐晚年,当时他虽已依附吴越王钱镠,但并未得到重用,内心依然充满怀才不遇的愤懑,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罗隐经历了多次科举不第的打击,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自嘲,通过这首诗,罗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深刻思想和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