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庚信
浩渺忽看溪上水,汨罗千载恨犹醒。
楚臣去国怀沙碛,汉女辞家泣竹汀。
沅水悠悠湘水咽,洞庭波涌泪盈盈。
三闾愁绝今何在,万古英魂化碧泠。
作者及朝代
庚信,唐代诗人,具体生卒年不详,活跃于中晚唐时期,庚信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以景抒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虽然庚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显赫,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庚信是唐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庚信的诗作多抒发对历史的沉思、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浩渺无垠的溪水在眼前流淌,汨罗江畔的千年怨恨至今仍令人警醒,楚国的大臣离开故国,心怀沙碛的悲凉;汉家的女子辞别家乡,在竹汀边哭泣,沅水悠悠流淌,湘水呜咽低吟,洞庭湖畔波涛汹涌,泪水盈盈,三闾大夫(屈原)的愁苦如今何在?他的万古英魂已化作碧绿的冷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汨罗江畔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屈原忠而见弃、投江自尽的深切同情和无限感慨,诗中“浩渺忽看溪上水”描绘了溪水的浩渺无垠,象征着历史的深邃与广阔;“汨罗千载恨犹醒”则直接点出了汨罗江畔的千年怨恨,暗示了屈原的忠诚与不幸遭遇,后几句通过描绘楚臣去国、汉女辞家的悲惨景象,以及沅水、湘水、洞庭湖的波涛汹涌,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与哀悼。
赏析
这首诗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对汨罗江畔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对屈原忠诚与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沙碛”象征屈原的悲凉心境,“竹汀”则暗喻汉女的离别之苦,这些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屈原忠诚与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有关,庚信生活在唐代中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可能借屈原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绘汨罗江畔的自然景色和历史情感,诗人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坚守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