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伤时思艾畜,愁来览物感蒲零。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后伤怀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病后伤时思艾畜,愁来览物感蒲零。

空庭寂寞花无语,冷月凄清夜有情。

往事如烟随梦去,余生似梦逐云行。

谁怜憔悴凋零客,独坐孤灯听雨声。

(注:此诗为虚构作品,旨在符合题目要求而创作,非李清照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情感真挚,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清照的词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和谐优美,被誉为“易安体”。

译文

病后我时常怀念那些艾草和家畜(象征往日的平凡生活),忧愁时看到万物都仿佛感受到了蒲草凋零的哀伤,空旷的庭院里寂寞无声,花儿也仿佛失去了言语,清冷的月光下夜晚显得格外凄清而有情,往事如同烟雾一般随着梦境消散,我的余生也像是在梦中追逐着浮云漂泊不定,有谁能够怜惜我这憔悴凋零的异乡人呢?我只能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窗外的雨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后对于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伤,首联“病后伤时思艾畜,愁来览物感蒲零”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病后的伤感和忧愁,颔联“空庭寂寞花无语,冷月凄清夜有情”通过描绘空庭、寂寞、花无语、冷月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凄清,颈联“往事如烟随梦去,余生似梦逐云行”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尾联“谁怜憔悴凋零客,独坐孤灯听雨声”则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艾草、家畜、空庭、寂寞、花无语、冷月等,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病后的孤独和感伤,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思艾畜”、“感蒲零”等词语,既富有诗意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诗人在结构上也做得很好,全诗层次分明,情感递进,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变化。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李清照在某个病后初愈的夜晚所写,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病痛折磨后,李清照对于往昔的平凡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怀念之情,她也感受到了自己当前的孤独和无助,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未来的迷茫,以及她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