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逢午日集园亭,遣兴持杯杯转停。的解释

小编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端午园亭宴集

明·文徵明

为逢午日集园亭,遣兴持杯杯转停。

柳色微黄风渐暖,榴花初赤日初晴。

宾朋满座谈心事,儿女嬉游笑语声。

佳节良辰共欢赏,何须惆怅忆长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译文

为了庆祝端午佳节,我们在园亭中集会,我举杯畅饮,杯中的酒似乎也随着我的心情时而停下,柳树的颜色微微泛黄,春风渐暖,石榴花初绽,颜色鲜红,天空也刚刚放晴,宾客朋友们满座,大家畅谈心声,儿女们在旁边嬉戏游玩,欢声笑语不断,在这佳节良辰,我们共同欢赏,哪里还需要惆怅地回忆那遥远的离别之地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作者在园亭中举行宴会的场景,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柳色微黄、榴花初赤,以及人物活动的描绘,如宾客满座、儿女嬉游,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佳节欢聚的珍惜,以及对离别之愁的豁达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亭宴集的欢乐场景,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既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又烘托了节日的氛围,颈联则转向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宾朋满座、儿女嬉游的热闹场面,尾联以豁达的态度收束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佳节欢聚的珍惜和对离别之愁的超越,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文徵明晚年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文徵明在明代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文徵明可能在这样的节日里邀请了亲朋好友到园亭中集会庆祝,并即兴创作了这首诗来记录这一美好时刻,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徵明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