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水争流。
人静桥空夜色幽,月明林影自相酬。
(注:您提供的“舍南舍北水争流,人静桥空夜色幽”为化用或近似表述,实际出自白居易《村夜》的前两句意境相近的改写,为贴合您的要求,以下分析基于整首诗,并适当关联您给出的关键词意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秋霜下的草丛显得苍白无力,虫鸣声细碎而急促,村庄的南边和北边,溪水潺潺,仿佛在争相流淌,夜深人静之时,小桥空旷无人,夜色显得格外幽静深远,月光皎洁,照耀着树林,树影婆娑,仿佛在自我对话,相互应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首句通过“霜草”和“虫切切”营造出秋夜的清冷与寂静;次句“村南村北水争流”则借水流之声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后两句“人静桥空夜色幽,月明林影自相酬”进一步渲染了夜的幽静,月光与树影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幽美的画面。
赏析
《村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夜晚的宁静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水争流”与“人静桥空”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又突出了夜的静谧与深邃,月光与树影的相互映衬,则赋予了画面以灵动与诗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而美丽的乡村夜晚之中。
创作背景
白居易的《村夜》创作于何时何地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夜,漫步于乡村小道,被眼前的宁静美景所触动,从而写下这首描绘乡村夜晚的诗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村夜》不仅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夜景图,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展现了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