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傥访通德里,愿执吟鞭随杖鸠。的解释

生辉10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清代诗人王闿运的《衡州西园寺》,全诗原文如下:

衡州西园寺

清 王闿运

西园寺里钟初动,二十年来一梦中。

何意今宵成独坐,满庭明月半窗风。

他年傥访通德里,愿执吟鞭随杖鸠。

回首前尘如梦影,心期犹自忆衡嵩。

作者简介

王闿运(1833年—1916年),字壬秋,又字壬父、湘绮,号湘绮楼主人,晚号冥鸿,湖南湘潭人,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王闿运是近代诗文大家,其诗文词赋,被时人誉为“一代宗匠”,与邓辅纶并称“王邓”,其一生治学,以经史为主,兼涉百家,著作宏富,有《湘绮楼全集》传世。

译文

在西园寺里,钟声刚刚响起,二十年的光阴仿佛就在一场梦中度过,没想到今晚我会独自坐在这里,满庭都是明亮的月光,半窗吹进了清风,将来如果有机会访问通德里(可能指某个地方或友人居所),我愿意手执吟鞭,跟随手持杖鸠(象征老者或高士)的您,回首过去的日子,如同梦幻一般,但心中仍然怀念着衡山和嵩山(可能代表过去的经历或情感寄托)。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首联通过“钟初动”和“二十年来一梦中”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颔联描绘了诗人独坐时的环境,月光和清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颈联中的“他年傥访通德里,愿执吟鞭随杖鸠”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希望有机会与友人或高人共游,继续自己的文学追求,尾联则通过“回首前尘如梦影”和“心期犹自忆衡嵩”的表述,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某种精神寄托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友情的深刻思考,诗中“钟初动”与“一梦中”的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留恋,而“满庭明月半窗风”的描绘,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过去的怀念,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闿运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西园寺作为他曾经的居所或游历之地,成为了他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的一个触发点,通过这首诗,王闿运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代文学大家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