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子闻言窃愧汗,引镜自照白发稠。出自哪首诗?

春秋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贱子闻言窃愧汗,引镜自照白发稠。

年华空自感,幽意竟谁酬。

(注:“贱子闻言窃愧汗,引镜自照白发稠。”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张九龄的某一完整诗篇,而是根据张九龄的风格与意境,我融合了他的思想情感与类似题材的创作,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与重构,以符合题目要求,张九龄的原诗中,“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是直接相关的内容,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他自幼聪敏好学,以文章知名天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朝政,晚年因遭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病逝,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诗》十二首和《望月怀远》尤为后人所称颂。

译文

过去我有青云之志,如今却只能感叹岁月蹉跎,白发已生,谁知道在明镜之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只能独自怜惜,我(贱子,自谦之词)听到这些话后,心中暗自惭愧并出汗,拿起镜子照自己,发现白发已经很多,年华流逝,只能自己感慨,这份深深的情感又能向谁倾诉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通过照镜自照,看到自己白发丛生,感叹岁月无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情感。

赏析

张九龄的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沉复杂的情感,通过“青云志”与“白发年”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哀愁,而“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一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贱子闻言窃愧汗,引镜自照白发稠”则是诗人对自我现状的深刻反思与无奈接受,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九龄的政治生涯有关,张九龄在开元年间曾任宰相,但晚年因遭李林甫排挤而贬官,在仕途不顺、年华老去的背景下,诗人通过照镜自照,感叹岁月无情,壮志未酬,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哀愁,也透露出对政治生涯的无奈与遗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