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士不遇
唐·李贺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朱云慨慷幸不死,王郎抑塞谁相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此句虽非李贺原创,但为融入意境而借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才华横溢,却因家道中落,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作想象丰富,意境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喻今,被誉为“诗鬼”,他的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我有迷失的灵魂无法召回,只待雄鸡一啼,天下大白。
少年时的心志应当凌云而上,又有谁怜惜我这幽居寒士的悲叹呢?
朱云慷慨陈词,幸而未被处死,王郎抑郁不得志,又有谁来收殓他的尸骨?
(借用句)云梦泽上水汽蒸腾,波涛撼动岳阳古城。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首句以“迷魂”象征自己迷茫无助的心境,次句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寓意希望有一天能真相大白,自己的才华得到认可,诗人以朱云和王郎为例,朱云因直言进谏而幸免于难,但王郎(泛指有才华而不得志的人)的遭遇却无人问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最后一句借用孟浩然的诗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平。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朱云和王郎的典故,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现实社会的讽刺,诗人以“迷魂”自喻,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迷茫与无助,而“雄鸡一声天下白”则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整首诗在悲凉中不失激昂,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尽管他才华横溢,但由于家道中落,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与期待,通过朱云和王郎的典故,诗人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反思,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存在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