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张籍
身在三湘四水愁,
行吟年复又年秋。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幢节未归天北畔,
江山犹是昔人游。
浮云变灭那可道,
酒人一散如轻沤。
作者及朝代
张籍,唐代诗人,约生于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作者简介
张籍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写实为主,语言平易近人,多描写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乐府诗尤为著名,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张籍与韩愈、白居易等人均有交往,其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满心愁绪,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怀揣着高雅的情怀和凌云之志,醉意中折下奇花,用五色笺写下诗篇,幢节(象征官职或使节的仪仗)尚未回到天北之畔,而我所见的江山仍然是昔人游历过的模样,浮云聚散无常,哪里说得清呢?酒友们一旦散去,就如同轻沤(水面的泡沫)一般,瞬间消失无踪。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行吟,感叹自己虽有凌云之志,但世事无常,浮云聚散,酒友离散,一切都显得那么虚幻和短暂。
赏析
这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在三湘四水间的行吟生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首联“身在三湘四水愁,行吟年复又年秋”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和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则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豪情,但这一切在浮云变灭、酒人离散的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无力,颈联“幢节未归天北畔,江山犹是昔人游”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尾联“浮云变灭那可道,酒人一散如轻沤”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将人生比作浮云和轻沤,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籍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时,他身处三湘四水之间,远离京城和官场,心中充满了愁绪和感慨,在长期的行吟生活中,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篇,通过描绘浮云变灭、酒人离散等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