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一去今难作,空诵周家日蹙诗。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召公一去今难作,空诵周家日蹙诗。

玉帐军筹罗秀士,枫宸朝谒集英才。

岂知羿死逢蒙在,未觉商亡妲己迷。

堪笑灵均憔悴甚,一生吟恨独离骚。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怀古伤今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李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显赫,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召公(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离去后,如今再难有他那样的贤臣出现,我只能空自吟诵着关于周朝日渐衰微的诗句,玉帐之中,军事谋划汇聚了众多杰出之士;朝廷之上,朝谒之时聚集了天下英才,又有谁知道后羿死后,逢蒙这样的奸臣仍在;也未曾察觉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妲己的迷惑吗?可笑的是屈原啊,他为何如此憔悴,一生都在吟唱着离骚,抒发着无尽的怨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贤臣的怀念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首句“召公一去今难作”直接点出主题,即召公这样的贤臣离去后,再难有他那样的贤能之人出现。“空诵周家日蹙诗”则进一步强调了周朝日渐衰微的现状,以及诗人对此的无奈和感慨,后四句则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现实政治中的种种弊端和奸臣当道的局面,同时也表达了对屈原等古代忠臣的同情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首联直接点题,奠定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颔联则通过描绘玉帐军筹和枫宸朝谒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政治生活中的繁荣和英才辈出的局面;颈联则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现实政治中的黑暗和奸臣当道的局面;尾联则以屈原为例,表达了对古代忠臣的同情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无奈。

在语言表达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使得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使得全诗在表达上更加生动有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政治局势有关,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日益严重,诗人李中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古代贤臣的怀念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他也可能希望通过自己的诗作来唤起人们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警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