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听云中催按笛,怕令乌鹊又惊飞。的解释

春秋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闻笛

唐·杜牧

忽听云中催按笛,怕令乌鹊又惊飞。

汉家陵阙今何处,惟有秋云伴落晖。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历史兴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忽然听到云端传来急促的笛声,担心这乐声会惊扰到已经栖息的乌鹊,使它们再次振翅高飞,汉朝的陵墓和宫殿如今又在哪里呢?只剩下秋日的云朵陪伴着落日的余晖。

释义

首句“忽听云中催按笛”描绘了一个突然而至的音乐场景,笛声高亢而急促,似乎从云端传来,营造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意境,次句“怕令乌鹊又惊飞”则通过乌鹊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惜,以及对外界干扰可能带来的破坏的忧虑,后两句“汉家陵阙今何处,惟有秋云伴落晖”则转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汉朝的辉煌已成过往,只留下陵墓和废墟,与秋日的云朵和落日相映成趣,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笛声为引子,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历史感慨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沉思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悟,首联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紧张的氛围,颔联则通过乌鹊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外界干扰的敏感,颈联和尾联则转向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又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体现了杜牧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游历四方、感怀历史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日渐衰落,诗人杜牧在游历过程中,目睹了昔日繁华的遗迹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破败不堪,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哀愁和无奈,这首《闻笛》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笛声、乌鹊、陵墓和落日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