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满天庭分昼景,桂开仙阙吐圆晖。出自哪首诗?

春秋13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李峤

轮满天庭分昼景,桂开仙阙吐圆晖。

玉彩飘飘随凤辇,银辉熠熠映龙旗。

清光遍洒人间路,寒意微生海上矶。

此夜嫦娥应自乐,广寒宫里笑声稀。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峤虽有多首与月相关的诗作,但本诗内容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不乏对政治、社会的深刻洞察,其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月亮高悬于天庭之上,将白昼与黑夜分隔开来;桂花在仙宫之中盛开,吐露出圆满的光辉,玉色的光彩随着凤凰的车驾飘飘然,银色的光辉熠熠生辉地映照着龙旗,清亮的光芒洒满了人间的道路,海上的礁石也感受到了微微的寒意,在这美好的夜晚,嫦娥应该也在广寒宫里自得其乐,只是那笑声却显得稀少而珍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升起、光辉以及其对人间和仙境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向往,首联“轮满天庭分昼景,桂开仙阙吐圆晖”直接点题,描绘了月亮高悬、桂花盛开的仙境景象,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光辉和其对周围环境的照耀,以及由此带来的清冷氛围,尾联则通过想象嫦娥在广寒宫中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月亮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轮满”、“桂开”、“玉彩飘飘”、“银辉熠熠”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诗人还通过想象嫦娥在广寒宫中的生活,将仙境与现实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唐代某个中秋或月圆之夜,诗人李峤在欣赏月亮时心生感慨,从而创作出来的,在那个时代,月亮常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思乡之情、离别之苦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仙境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