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江连故国无穷恨,日带残云一片秋”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沧的《秋日望西阳》,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秋日望西阳
唐 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秋,荒庭日暮鸟相愁。
潼关驿路风烟断,河汉云霄雁字愁。
竹带寒声穿小径,花随冷色染清秋。
江连故国无穷恨,日带残云一片秋。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诗一卷,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寓情于景,情感真挚。
译文:
古老的树木和青苔已经坠落了几个秋天,荒凉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也显得忧愁,潼关的驿路被风烟隔断,银河云霄中的雁字也带着愁绪,竹子带着寒声穿过小径,花朵随着冷色染上了清秋的色彩,江水连着故国,心中有着无穷的怨恨,夕阳带着残云,呈现出一片秋天的景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无尽的愁绪,诗中“古木苍苔”、“荒庭日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而“江连故国无穷恨”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法排解的愁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古木”、“苍苔”、“荒庭”、“日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秋日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愁的基调,而“江连故国无穷恨,日带残云一片秋”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法排解的愁恨,这两句诗不仅情感真挚,而且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刘沧作为一位唐代诗人,可能因某种原因离开了自己的故国,漂泊异乡,在秋日傍晚的荒凉景象中,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故国和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绪和思念,他写下了这首《秋日望西阳》,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法排解的愁恨。
刘沧的《秋日望西阳》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佳作,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法排解的愁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