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树疏蝉起别愁,远人回首忆沧洲。全诗是什么?

风云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怀远

唐·刘沧

晚树疏蝉起别愁,远人回首忆沧洲。

烟波渺渺秋江阔,白露泠泠古驿楼。

云外飞鸿千里远,风中落木万山秋。

此情此景谁能解,独倚危栏望远舟。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虽然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知名,但在唐代诗坛上也有一定地位,其作品被收入《全唐诗》中。

译文

傍晚时分,稀疏的树木间响起稀疏的蝉鸣,勾起了我离别的愁绪,远方的亲人回首往事,心中怀念着那片遥远的沧洲,秋日的江面烟波浩渺,显得格外宽阔,白露冷冷地落在古老的驿站楼上,云外的大雁飞向千里之外,风中落叶飘零,覆盖了万座山峰,一片秋意,此情此景,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愁苦?我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远远地望着那艘远去的舟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愁苦,晚树、疏蝉、秋江、白露、飞鸿、落木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日傍晚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首联“晚树疏蝉起别愁,远人回首忆沧洲”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离别之愁和对远方的怀念,颔联和颈联进一步通过秋江、白露、飞鸿、落木等意象,深化了这种愁绪,使诗歌的情感更加饱满,尾联“此情此景谁能解,独倚危栏望远舟”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秋日傍晚时分,独自凭栏远眺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身处异乡,远离亲人,面对秋日的萧瑟景象,不禁勾起了对远方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怀远之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人们流离失所的背景下,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