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衣冠盛事
唐·李商隐
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终当继八萧。
海内文章争似此,天边风物更相招。
楼台新起如天上,弦管遥闻似洞霄。
他日未知谁得似,今朝且喜共逍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文成就颇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深挚,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提起笔来想要描绘这衣冠楚楚的盛况,这样的盛事终将能够继承并超越前朝八萧(指南朝齐梁时期的八位文学家萧衍、萧统、萧纲、萧绎等)的辉煌,海内的文章又有谁能比得上这样的风采,天边的美景也仿佛被这盛况所吸引而来,新建的楼台高耸入云,如同天上的宫殿,远处传来的音乐声悠扬动听,仿佛来自仙境的洞霄宫,将来还不知道谁能像今天这样幸运地见证这一切,但今天我们能够共同享受这份逍遥自在,就已经足够欢喜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盛大的衣冠盛会,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文化繁荣景象的赞美和对未来文化继续发展的期望,诗中“援毫欲作衣冠表”一句,展现了诗人想要用笔墨记录下这一盛况的迫切心情;“盛事终当继八萧”则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超越前人的信心,后几句则通过描绘楼台高耸、音乐悠扬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盛会的热闹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时一场盛大的衣冠盛会,展现了晚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盛会的热闹和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对当前盛况的珍惜和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晚唐社会虽然国力衰微,但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繁荣,李商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当时的文化现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感受,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文化繁荣景象的赞美和对未来文化继续发展的期望,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自己一生未能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遗憾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和文献资料的缺乏,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确切含义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和争议,以上解析仅供参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深入的品味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