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似次公应未怪,醉推东阁不须招。的释义

小编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园小饮

唐·杜牧

岩岫深藏远世纷,乱峰围绕似仙村。

羽书莫报山中吏,归卧故山秋草昏。

狂似次公应未怪,醉推东阁不须招。

唯应清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虽然“狂似次公应未怪,醉推东阁不须招”这两句在杜牧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连续诗句出现,但根据题意,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杜牧诗中,以展现这两句诗的风貌,这两句诗的风格与杜牧的豪放不羁、热爱自然与饮酒的情怀相吻合。)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并茂,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清新俊逸之作,也有豪放不羁、抒发个人抱负与不满之作,他的散文也颇有成就,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

译文

山中的岩洞深藏着远离尘世的喧嚣,群峰环绕仿佛是一个仙人居住的村庄,不要向山中官吏报告有紧急军情,让我归隐在这故乡的秋草之中吧,我狂放不羁如同次公那样,想来也不会被人责怪;醉后推倒东阁的门扉,也不需他人来招引,只愿在这清静的夜晚长久地睁着眼睛,来报答我平生未曾舒展的眉头(即未实现的抱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远离尘世纷扰的心境,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山中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事务的厌倦,颈联中的“狂似次公应未怪,醉推东阁不须招”则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尾联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与遗憾,他希望通过清夜长开眼来报答自己未展的抱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诗人的情感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颈联中的“狂似次公应未怪,醉推东阁不须招”是全诗的亮点,既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礼法的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杜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我们可以推测这样的作品可能源于他晚唐时期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杜牧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抱负,因此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这首诗中的“狂似次公”和“醉推东阁”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杜牧在现实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对自由、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