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梦中作

宋·苏轼

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心随明月到西湖,初上渔船身更轻。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译文

从梦中醒来,仿佛真的如同鹿覆蕉叶般虚幻,宰相大人(指自己或友人)像脱掉鞋子一样轻松地离开了尘世的纷扰,进入了参悟天地之妙的境界,我的心随着明月飞到了西湖,初次登上渔船时,感觉身体更加轻盈。

释义

梦觉真同鹿覆蕉:比喻梦境与现实难以分辨,如同鹿在蕉叶下做梦,不知真假。

相君脱屣自参寥:形容人超脱尘世,像脱掉鞋子一样轻松自在,参悟天地之奥妙。

心随明月到西湖:表达心境的宁静与超脱,明月象征着高洁与纯净。

初上渔船身更轻:通过登上渔船这一动作,象征性地表达了身心得到释放,感觉更加轻松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梦中或梦醒后所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首句“梦觉真同鹿覆蕉”以鹿覆蕉的典故,巧妙地引出梦境与现实的模糊界限,为全诗奠定了虚幻而又真实的基调,次句“相君脱屣自参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后两句“心随明月到西湖,初上渔船身更轻”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将诗人的心境具象化,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在政治上遭遇挫折,被贬谪至地方任职有关,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苏轼往往通过诗词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追求,表达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这首诗正是他在梦中或梦醒后,对现实与理想、束缚与自由之间矛盾的一种深刻反思与表达,通过梦境的描绘,苏轼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