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莫学杜拾遗,一生抱恨长嗟咨。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杜诗卷

朝代:宋

作者:王十朋

吟诗莫学杜拾遗,一生抱恨长嗟咨。

今人爱诵佳人句,却笑当时老妻子。

作者简介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八贤图》赞之,乾道七年(1171年),病逝于梅溪,年六十,谥“忠文”,有《梅溪集》等传世。

译文

吟诗不要学杜甫(杜拾遗是其官职名),他一生都怀着遗憾和怨恨,常常叹息哀怨,如今的人们喜爱吟诵他那关于佳人的诗句,却笑话他当时对妻子的老态和忽视。

释义

“吟诗莫学杜拾遗”一句,直接点出主题,告诫人们吟诗不要效仿杜甫,这里的“莫学”并非否定杜甫的才华,而是指其一生多舛,常怀遗憾。“一生抱恨长嗟咨”进一步解释了为何不要学杜甫,即因其一生充满了遗憾和哀怨。“今人爱诵佳人句”转而描述当下人们对杜甫某些诗句的喜爱,特别是那些描写佳人的诗句。“却笑当时老妻子”则是对这种喜爱的一种讽刺性反思,指出人们往往只关注杜甫诗中的浪漫部分,却忽视了他对妻子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的艰辛。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评价,既表达了对杜甫才华的认可,又对其一生的遗憾和哀怨表示了同情,诗人通过对比今人对杜甫诗句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人们对诗歌的接受往往具有片面性,只关注其浪漫或美好的一面,而忽视了其背后的真实情感和生活背景,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也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十朋对杜甫诗歌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王十朋对杜甫的诗歌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杜甫才华的敬仰,也对其一生的不幸和遗憾表示了同情,他也想借此机会提醒人们,在欣赏诗歌时应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背景,避免片面和肤浅的解读,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王十朋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某种不满和批判,即人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的美好和浪漫,而忽视了生活的真实和艰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