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先生岂是忘君者,最有维持汉鼎勋”的诗句出自南宋诗人刘克庄的《戊辰即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戊辰即事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四十年间如梦影,今朝又得看新妆。
先生岂是忘君者,最有维持汉鼎勋。
却为淮阳卧东阁,无人知是信陵君。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诗人已经老去,但那些莺莺燕燕(比喻年轻女子或繁华景象)依然活跃,公子归来,家中燕燕忙碌不停,四十年的光阴如同梦幻一般,而今天又能看到新的妆容(比喻新的景象或人物),先生我哪里是忘记了君王的人,我有着维持汉朝江山(比喻国家稳定)的功勋,然而现在我却像信陵君一样卧病东阁(比喻被闲置不用),无人问津。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自身的老去与年轻女子的繁华,以及自己曾经的功勋与现在的被闲置,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被朝廷冷落的无奈和愤懑。“先生岂是忘君者,最有维持汉鼎勋”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自己被埋没的愤慨。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鲜明和深刻,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老去与年轻女子的繁华,以及曾经的功勋与现在的被闲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加突出了自己的无奈和愤懑。“汉鼎”和“信陵君”的象征意义也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动荡不安,外有蒙古侵略,内有政治腐败,刘克庄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诗人,曾经多次上书言事,为国家出谋划策,由于朝廷内部的斗争和腐败,他的建议往往被忽视或拒绝,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己被朝廷冷落的无奈和愤懑。
刘克庄的《戊辰即事》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愤懑的诗歌,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被朝廷冷落的无奈和愤懑,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