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翁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笑白发犹缠利锁,喜红尘不到渔蓑。
江渚渔翁笑未休,长江衮衮流无尽。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以“笑白发犹缠利锁,喜红尘不到渔蓑”作为连续两句出现,但此两句确实反映了郑板桥诗中常见的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思想,故在此为解析需要,将其整合并融入一首假想的“渔翁”诗中。)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一生历经坎坷,却性格旷达,才情出众,尤擅书画与诗文,其“扬州八怪”之一的身份更是让他名垂青史,郑板桥的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抒发个人情怀,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白发苍苍的渔翁坐在江边,早已习惯了秋月春风的更迭,一壶浊酒下肚,与友人相逢便喜笑颜开,古今多少纷扰世事,都化作了我们口中的笑谈,可笑那些白发苍苍的人还紧紧纠缠于名利之锁,而我则庆幸红尘的喧嚣并未侵扰到我这位渔翁的斗笠与蓑衣,江边的渔翁笑声不断,长江之水滚滚东流,永无尽头。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渔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向往,渔翁白发苍苍,却能在江边悠然自得,不受外界纷扰,与友人相聚,笑谈古今,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比“笑白发犹缠利锁”与“喜红尘不到渔蓑”,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名利与红尘的淡泊与超脱。
赏析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通过渔翁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笑白发犹缠利锁”一句,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世俗之人对于名利的执着与追求,而“喜红尘不到渔蓑”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渔翁生活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与感悟。
创作背景
郑板桥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他通过描绘渔翁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渴望,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