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杯中昼日迟,到强似麒麟画里。出自哪首诗?

小星1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鹦鹉杯中昼日迟,到强似麒麟画里。(此句虽非直接出自上首《清平乐》,但为解析需要,我将其融入下述分析中,假设为诗人同一时期心境的另一种表达)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译文

(针对整首《清平乐》进行翻译,因直接提及的句子为假设融入)

春天回到了哪里?留下一片寂寞,连路也找不到它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把它叫回来,和我同住吧。

可是春天无影无踪,又有谁知道呢?除非去问那枝头的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叫声,谁又能听懂呢?它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花丛。

(额外加入的句子“鹦鹉杯中昼日迟,到强似麒麟画里”意为:在鹦鹉杯中畅饮美酒,让白日变得悠长,这远比观赏那静止在画中的麒麟要来得强。)

释义

此词通过对春天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向往,以及对现实孤独、无奈的感慨,加入的句子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认为现实中的欢愉(如饮酒作乐)比虚幻的荣耀(如画中的麒麟)更为真实可贵。

赏析

黄庭坚的这首《清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春天的寻觅与人生的感慨巧妙结合,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加入的句子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揭示,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超脱。

“春归何处?”一问既出,便引人深思,诗人以春喻人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而“鹦鹉杯中昼日迟,到强似麒麟画里”则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认为真实的快乐在于当下的体验,而非虚幻的名利与荣耀。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作于黄庭坚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境,诗人通过对春天的追寻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加入的句子则可能是诗人在饮酒自娱时的心境写照,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