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唐·纳兰性德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酒醒时,花深处,插花枝满头归去。
作者及朝代
作者: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
朝代:清朝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在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尤以词作杰出,在清代享有极高声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又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鼎足”,其词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站在小红桥上,柳树半垂,身着越罗裙裳,金线绣衣随风飘扬,采得石榴双叶,想要送给谁呢?即便是有情,也只在落日时分,或许只有无伴的斜阳余晖能陪伴,寄语东风不要用力吹拂,因为花儿已经禁不起吹拂,酒醒时,身处花丛深处,插满花枝,满头而归。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词人独自漫步于小桥流水、花红柳绿之间的画面,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酒醒时,花深处,插花枝满头归去”一句,更是将词人酒醒后的闲适与惬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上片通过描绘词人站在小红桥上,身着华美的衣裳,采得石榴双叶却无人可送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下片则通过寄语东风不要用力吹拂,以及酒醒后插满花枝满头而归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纳兰性德在春日里独自漫步于花园或郊外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纳兰性德一生情感丰富而细腻,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词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美好事物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酒醒时,花深处,插花枝满头归去”这句诗在流传中常被单独引用,但它实际上是这首《山花子》词中的一句,而非一首独立的诗,在理解和赏析这句诗时,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词中来把握其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