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出自哪首诗?

小编14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这句诗实际上出自魏晋时期诗人陆机的《文赋》,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文赋》

魏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有难易,其意或调或泰,后更靡殆,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旨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墨之所将,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馥郁,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于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世舛驰而骋妖,俗险阨而岨峿,岂徒矜巧翫华,方思之不足,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翥霄而矫翰于天,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送怀而自尽,是殆群言之英华,天章之云锦,盖有瞻之弗及,况居之之不厌,世之作者,或骚或赋,或颂或赞,或箴或诔,或铭或诰,或诗之所至,而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虽名不同,而俱有叹美,风韵清丽,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其揆一也,故曰: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讵徒然于丽辞,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举大纲,以示缣素,愧不逮于先贤,愿寄言以广意。

作者及朝代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作者简介

陆机少负才华,文章冠世,二十岁时便任吴国牙门将,吴亡后入仕晋朝,因卷入“八王之乱”而被杀,年仅四十三岁,他“少有异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二陆”,又与潘岳同为“二十四友”之成员,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译文

(由于《文赋》全文较长,这里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

我对于文辞和文章的规律,内心是深深服膺的。

……

释义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这句话的意思是,普遍的文辞和文章的规律,是我内心深深信服和遵守的,这里,“普辞条”指的是普遍的文辞,“文律”指的是文章的规律,“良余膺之所服”则表达了对这些规律和文辞的深深信服。

赏析

《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文学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篇赋中,陆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生动地描绘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和感受,他强调了文学创作中“意”与“物”、“文”与“意”的关系,提出了“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著名观点,他也对文学创作中的构思、选材、布局、修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这句话,体现了陆机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他认为,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种对文学创作规律的重视和尊重,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作背景

陆机生活在西晋时期,这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当时的文学创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文辞过于华丽、内容空洞等,陆机深感这些问题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因此他创作了《文赋》这篇赋,旨在探讨和阐述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技巧,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他也希望通过这篇赋来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文赋》是陆机的一篇重要作品,它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这句话,则是陆机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