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具体的诗,而是出自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文学评论著作《文心雕龙》中的《明诗》篇,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生成一个基于这一内容的“诗词原文”(实际上为文段节选),并附上作者、朝代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文段节选)
《文心雕龙·明诗》节选
南朝·梁·刘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是以《风》、《雅》之道,粲然可观。
作者简介
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朝梁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他的著作《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刘勰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与批评,其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对文学的本质、创作、风格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
译文
诗是表达人的志向的,在心里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诗,情感在心中涌动,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表达不够,就感叹;感叹不够,就歌唱;歌唱不够,就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诗是缘于情感而显得美丽华丽,赋是描绘事物而显得清晰响亮。《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等篇章,都闪耀着灿烂的光彩,值得观赏。
释义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诗与赋的不同特点,诗是情感的表达,因此它美丽华丽;而赋则侧重于描绘事物,因此它清晰响亮,刘勰通过对比诗与赋的不同,进一步揭示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赏析
刘勰在这段文字中,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诗与赋的本质特征,他强调诗是情感的流露,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因此具有美丽华丽的特点;而赋则更注重对事物的描绘和刻画,因此显得清晰响亮,这种对比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与赋的不同,也为我们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创作背景
《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南朝梁代时期创作的一部文学评论著作,当时,文学创作和批评已经相当繁荣,但文学理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刘勰深感于此,于是倾注心血,撰写了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评论著作,在《明诗》篇中,他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剖析和对比,揭示了诗歌的本质特征和创作规律,为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将这段文字以“诗词原文”的形式呈现,但实际上它是一段文学评论的节选,希望这样的解析能够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