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诗名:哀时命
朝代:战国
作者:宋玉
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乘凌霄之莽苍兮,浮游忽而上下。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
凌万顷之茫然兮,托蓬莱以游遨。
虚无之载吾兮,与日月以俱飞。
驾青虬之骖骖兮,骑鸾凤而上驰。
游阆风之瀛洲兮,观玉台之崔嵬。
放佯乎无垠之外兮,遵江、夏以遨游。
登昆仑而南望兮,眇不见吾故乡。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圜椒丘,久不见是兮悼而且忧。
思君兮怆然,极劳心兮忡忡。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独长夜而自苦。
凭昆仑以瞰雾兮,隐山峦以清沚。
日暾暾其西舍兮,阳焜黄而消沈。
潺湲澄而清泠兮,失古往而不存。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未得兮,心纡轸而自结。
愁茕茕以不宁兮,肠愤悱而含怒。
思沈江而不可涉兮,援桂枝以自结。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俎豆丧而王泽竭,钟鼓衰而颂声寝。
作者简介
宋玉,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约生于公元前298年,卒于约公元前222年,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是屈原之后最著名的楚辞作家,被誉为“赋家之圣”,宋玉的辞赋作品以抒情见长,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礼器废弃了,君王的恩泽也就枯竭了;钟鼓不响了,歌颂的声音也就停止了。
释义
“俎豆丧而王泽竭,钟鼓衰而颂声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政治腐败的深刻忧虑,俎豆是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礼器,象征着国家的礼仪和君王的恩泽;钟鼓则是古代宫廷中的乐器,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诗人通过描述俎豆的废弃和钟鼓的衰落,暗示了社会道德的沦丧和政治的腐败,进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社会道德和政治腐败的严重后果,诗人通过对比俎豆和钟鼓的兴衰,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道德的强烈呼唤,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含蓄而富有深意。
创作背景
宋玉生活在战国末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当时,楚国国力日渐衰落,社会道德沦丧,人民生活困苦,宋玉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前途渺茫,社会道德沦丧,因此创作了这首《哀时命》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不满,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俎豆的废弃和钟鼓的衰落等象征性意象,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道德的强烈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