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春光翻做了恶风光,三般愁怎当?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如梦令·春景愁思

宋·李清照

好春光翻做了恶风光,三般愁怎当?

花谢柳凋零,燕子空归梁。

惆怅,惆怅,旧日欢情难忘。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清照实际作品中并无此首《如梦令》。)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顺,然而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原本美好的春光突然变成了恶劣的风光,三重愁绪怎能承受得了?花儿凋谢,柳树枯萎,燕子空自飞回曾经的巢穴,心中满是惆怅,惆怅啊,那些过去的欢乐时光难以忘怀。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光的突变,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好春光与恶风光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心情的急剧变化,花谢柳凋零、燕子空归梁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愁绪的氛围,最后以“惆怅”二字反复咏叹,表达了词人难以释怀的愁思。

赏析

这首词以春光为引子,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美好与恶劣、欢乐与愁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如“花谢柳凋零”、“燕子空归梁”,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词人的愁绪,词中反复咏叹的“惆怅”二字,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词可能创作于李清照晚年时期,当时她已历经战乱流离、丈夫离世等人生变故,生活境遇十分孤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通过描绘春光的突变,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愁苦,也反映了词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