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功名鱼上竿,石火光阴船下滩。的释义

小编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临川逢隐者

唐·戴叔伦

生涯身事任东西,药圃茶林是我家。

头白只应归学舍,夜深无复对灯花。

风烛功名鱼上竿,石火光阴船下滩。

却笑当年龙卧处,如今空有野人闲。

作者及朝代

戴叔伦(732年-789年),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皋虞”),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部分作品也反映出人民生活的艰苦和对时政的不满。

作者简介

戴叔伦是唐代中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时政的批判,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的生涯和身世任由东西漂泊,药圃和茶林就是我的家。

头发已经斑白,只应回到学舍去,夜深人静时,再也没有心情对着灯花。

像风中摇曳的烛火一样,功名就像鱼儿上了竿,难以捉摸;像石头撞击产生的火花一样,光阴就像船儿下了滩,转瞬即逝。

却笑当年诸葛亮隐居卧龙之处,如今那里只有我这个山野之人悠闲自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和颔联描述了隐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颈联以“风烛功名”和“石火光阴”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功名的无常和光阴的易逝,尾联则通过对比诸葛亮当年的隐居之地和现在的状况,进一步强调了隐者生活的悠闲自在。

赏析

这首诗的颈联“风烛功名鱼上竿,石火光阴船下滩”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功名的无常和光阴的易逝,风中的烛火摇曳不定,象征着功名的难以捉摸;鱼儿上竿则暗示着功名的诱惑和危险,而石头撞击产生的火花转瞬即逝,就像船儿下了滩一样迅速流逝,象征着光阴的短暂和宝贵,这两句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戴叔伦在游历过程中遇到一位隐者时所写,诗人通过对隐者生活的描绘和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朝政腐败,诗人对现实感到不满和失望,因此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