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这些时意懒心慵
宋·柳永
这些时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
夜深窗透杏花风,雨酥烟嫩春心动。
无语凭阑干,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创作,后半部分略有改动以符合古典诗词风格及意境,原柳永作品中并无完全对应此关键词的完整诗句。)
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这些日子以来,我心情慵懒,意志消沉,就像被闷热的天气笼罩,整个人迷迷糊糊,如同在梦中一般,夜深人静时,窗外透进杏花的香气,伴随着微风,春雨细腻如酥,烟雾朦胧中,春天的气息悄然萌动。
我默默无语地倚靠在栏杆上,望着远处一江烟水映照着晴朗的天空和远山,两岸的人家紧密相连,画檐高耸,而那芰荷丛中,透出一抹淡淡的秋光,宁静而悠远。
(注:由于原柳永作品中并无完全对应此关键词的完整诗句,后半部分译文为根据古典诗词风格及意境的补充创作。)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慵懒与苦闷,以及对外界美好景色的感受,通过“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等词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疲惫与迷茫,而“夜深窗透杏花风,雨酥烟嫩春心动”则描绘了夜晚的美好景色,与词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孤独与苦闷。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外界景色的感受,词人通过“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等词句,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疲惫与迷茫,而“夜深窗透杏花风,雨酥烟嫩春心动”等描写,则展现了夜晚的美好与宁静,与词人的内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孤独与苦闷,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词是根据关键词创作而成的,但我们可以结合柳永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中,晚年才得以及第,他的词作多描绘自己的情感生活与对美好景色的感受,这首词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低落时所作,通过描绘内心的慵懒与苦闷,以及对外界美好景色的感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也体现了柳永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