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游感怀
宋·文天祥
任飘零身寄南州,恨黄尘敝尽貂裘。
独上高楼望故国,满天风月壮心留。
作者及朝代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作者简介
文天祥早年受业于欧阳守道,二十岁举进士第一,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元军南侵时,文天祥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逃脱,辗转至温州一带组织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大都(今北京),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其传世代表作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译文
我如同落叶般漂泊不定,身在南方的异乡,心中充满了遗憾,因为连年的战乱,我的名贵貂裘都已破旧不堪,独自登上高楼,遥望那遥远的故国,满天风月之下,我的壮志豪情依然留存。
释义
“任飘零身寄南州”描绘了诗人自己身处异乡、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恨黄尘敝尽貂裘”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愤慨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独上高楼望故国”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满天风月壮心留”则强调了尽管环境艰难,但诗人的壮志豪情并未消退。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南游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深深思念,首句“任飘零身寄南州”以落叶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次句“恨黄尘敝尽貂裘”则通过貂裘的破旧,暗示了连年的战乱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后两句“独上高楼望故国,满天风月壮心留”则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厚谊和壮志未酬的豪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文天祥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元军大举南侵,南宋朝廷危在旦夕,文天祥作为南宋的忠臣,积极组织抗元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挽回南宋的败局,在南游期间,他深感时局的艰难和个人的无力,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志向,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文天祥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