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洞庭
宋·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绿杨堤黄鸟绵蛮,红蓼滩白鹭翩翻,一杯浊酒对斜阳。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孝祥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状元及第,因上书为岳飞辩冤,被秦桧所忌,谪居福州,秦桧死后,复起用,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抚州知州等职,其词风格豪迈奔放,意境开阔,语言流畅自然,是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之一。
译文
走遍了潇湘二水的沿途,来到了浩渺无边的洞庭湖畔,楚天辽阔无边,远处几座青山巍然屹立,傍晚时分,船上的旗子一丝不动,晚风轻拂,水面波澜不惊。
杨柳依依的堤岸上,黄鹂鸟鸣声绵长悦耳;红蓼丛生的河滩上,白鹭翩翩起舞,面对这如画的美景,我独自举杯,对着西下的斜阳,默默品味这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释义
此词描绘了作者行舟至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赏析
1、景物描写:词中“绿杨堤黄鸟绵蛮,红蓼滩白鹭翩翻”两句,以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畔的自然风光,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听觉上的享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情感抒发:“一杯浊酒对斜阳”一句,则透露出作者在欣赏美景之余,内心的一丝孤寂与感慨,浊酒与斜阳,既是眼前之景,也是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3、艺术特色: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豪放派词人的洒脱不羁,又不失婉约派词人的细腻柔情,体现了张孝祥词风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创作于张孝祥被贬谪期间,或在其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洞庭湖作为古代文人墨客常游的胜地,不仅以其自然风光著称,更因其深邃的文化内涵而引人遐想,张孝祥在游历洞庭湖时,面对眼前的美景,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浣溪沙·洞庭》,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