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
白云深处僧归寺,红叶林间鸟自鸣。
野旷人稀风露冷,林深树密草苔生。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晚晴。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及禅意生活,其作品多反映山林幽静、禅意深远的意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四周的山岩沟壑都显得平坦开阔,道路上没有一个行人走过,白云缭绕的深处,僧人正返回寺庙,红叶覆盖的林间,鸟儿在自由自在地鸣叫,原野空旷,人烟稀少,风露显得格外清冷,树林茂密,树木间长满了青苔,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静静地观赏着傍晚的晴朗天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间行走时所见的宁静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悟,诗中通过“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等句,展现了山间的空旷与寂静;而“白云深处僧归寺”、“红叶林间鸟自鸣”等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与和谐,最后两句“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看晚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林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间的空旷、寂静、和谐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山间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山间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身份和生活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感悟,他通过这首诗,将自己对山林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诗人在山间寻找一片宁静之地,以逃避现实的纷扰和喧嚣。
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