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岳王墓
宋·赵孟頫
岳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细细看云岚旧隐,遗庙在,表忠烈。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寄语洛阳人,尽忠须为国,休教儿女怨。
(注:由于您主要关注“细细看云岚旧隐,遗庙在,表忠烈”这几句,我稍作调整,将这几句作为核心,融入一首新的构想诗中,以符合您的要求,赵孟頫并未写过完全与此相同的诗句,但他是南宋末至元初的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且对岳飞有深厚的敬仰之情,故以此身份构想此诗。)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擅诗文,精音乐,书画绝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圆润秀丽,既有古人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创新,被誉为“神品”,他对后世书法艺术影响深远,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
译文
在岳飞的墓上,野草茂盛,秋日里显得格外荒凉,石兽也显得摇摇欲坠,我细细地观察着这片云岚缭绕的旧隐之地,岳飞的遗庙依然矗立,它象征着岳飞的忠烈精神永存,南方的枝头向着温暖,北方的枝头却饱受寒冷,同一种春风却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我想对洛阳的人们说,尽忠必须是为了国家,不要让儿女私情成为阻碍。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岳飞墓上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岳飞忠烈精神的缅怀与敬仰,诗人通过对比南枝与北枝的不同境遇,暗喻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不公,但即便如此,岳飞的精神依然如遗庙般屹立不倒,激励着后人,诗人以寄语的形式,强调了尽忠报国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不要被个人情感所左右,而应以国家大局为重。
赏析
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对岳飞墓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悲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岳飞生前的英勇与死后的凄凉,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南枝与北枝的不同境遇与岳飞的遭遇相联系,进一步突出了岳飞忠烈精神的伟大与不朽,诗人的寄语更是点睛之笔,既表达了对岳飞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又寄托了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创作背景
构想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赵孟頫对岳飞忠烈事迹深感敬仰之时,他或许在游览岳飞墓时,被其荒凉而庄重的景象所触动,从而产生了创作此诗的灵感,赵孟頫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对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因此他很可能通过此诗来表达自己对岳飞忠烈精神的敬仰与传承之意,作为一位生活在南宋末至元初的文人,赵孟頫也面临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他或许也希望通过此诗来激励人们保持忠诚与勇敢的精神,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