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梦惊回相思重,翠烟晴啼鸟山中。出自哪首诗?

小编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梦醒

唐·李商隐

好梦惊回相思重,翠烟晴啼鸟山中。

幽窗月影摇花树,清夜风声动竹丛。

远望孤云闲自去,近观流水静无终。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同。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从美好的梦中惊醒,心中充满了沉重的相思之情,窗外,翠绿色的烟雾缭绕,晴朗的天空下,山中的鸟儿在啼叫,幽静的窗户边,月影在摇曳的花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清冷的夜晚,风吹动着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远远望去,一片孤云悠闲地飘去,近处看,流水静静地流淌没有尽头,此情此景谁能理解呢?只有那盏孤灯陪伴着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山中清晨的宁静景象,内心却充满了相思之苦,诗中通过“好梦惊回”、“相思重”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通过描绘翠烟、啼鸟、月影、风声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相思之苦,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来烘托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诗中的“孤云闲自去”、“流水静无终”等句子,也寓意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念之情,一天清晨,他从梦中惊醒,看到窗外的自然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相思之情,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情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相思之苦,以及他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