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西都作
宋·康与之
巧剪合欢罗胜子,鸳鸯比翼两相依,安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不回首,似太真妃在绣毂。
尊前一笑玉差差,谩说求仙访九霞,百计千方留不得,都不似樽前。
作者及朝代
作者:康与之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南宋词人,高宗建炎初(1127)上“中兴十策”不为用,后依附秦桧,为秦门十客之一,官至军器监丞、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秦桧死,被贬为桂阳监安置,其词多应制之作,不免歪曲现实,粉饰太平,但音律谐婉,语言美,亦颇受人喜爱,有《顺庵乐府》。
译文
精心剪裁出合欢图案的罗胜子,上面绣着相依相偎的鸳鸯,石榴花开放时它们应该会相视而笑,没有酒的陶渊明也独自清醒。
倾国倾城的美人心中充满了遗憾,多少红颜泪水洒落在姑苏城,她倚风而立,凝视远方却不肯回头,就像杨贵妃在绣毂中一样。
酒樽前的一笑如此美丽动人,别说去寻找什么九霞仙境了,用尽千方百计也留不住这美好时光,都不如眼前的这杯酒。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合欢罗胜子、鸳鸯、石榴花等意象,以及杨贵妃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求仙访道的否定,词中“尊前一笑玉差差,谩说求仙访九霞”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眼前的美好和欢乐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而求仙访道不过是虚妄。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求仙访道的否定,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词人的语言优美流畅,音律和谐,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尊前一笑玉差差,谩说求仙访九霞”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也体现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词人认为,与其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不如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和欢乐,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康与之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困境,词人通过描绘美好时光和欢乐场景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词人也通过否定求仙访道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