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意来寻安乐窝,摆脱了名缰利锁。出自哪首诗?

春秋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安乐窝

宋·邵雍

着意来寻安乐窝,摆脱了名缰利锁。

清风明月长相伴,绿水青山永作邻。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谥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定居洛阳,后人称百源先生,他精通易学,创立了“先天学”学派,成为北宋五子之一,他的著作《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在历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以教书育人为乐,与当时的名士如司马光、富弼等都有深厚的交情,他的诗作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译文

我特意来寻找这个安乐窝,摆脱了世俗的名利束缚,清风明月常常陪伴着我,绿水青山永远是我的邻居。

释义

“着意来寻安乐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和向往;“摆脱了名缰利锁”则揭示了诗人摆脱世俗名利束缚的决心和勇气;“清风明月长相伴,绿水青山永作邻”则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即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人通过“安乐窝”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内心平和与自由的渴望,诗人以“名缰利锁”为喻,揭示了世俗名利的束缚和危害,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清风明月、绿水青山为伴,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邵雍晚年隐居洛阳时期,邵雍一生不仕,以教书育人为乐,晚年更是致力于易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隐居期间,他摆脱了世俗名利的束缚,过上了宁静自由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邵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