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家住青山古渡边,平隔断红尘路远。
白云深处无人识,绿树村边有酒眠。
风暖花红春日长,雨余山翠晚来鲜。
逍遥不问人间事,自在逍遥胜似仙。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示例作品,非韦应物真实作品,韦应物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作者简介
韦应物出身贵族,早年仕途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逐渐转向隐逸生活,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家住在青山古渡口旁边,这里平坦的道路隔断了红尘的喧嚣,让我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在白云缭绕的深处,没有人认识我,我在绿树环绕的村庄边,饮酒而眠,春风吹拂,花儿红艳艳的,春日显得格外漫长;雨后初晴,山峦青翠欲滴,傍晚时分更加鲜明,我逍遥自在地生活,不问人间俗事,这种自在逍遥的生活,简直胜过神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联“家住青山古渡边,平隔断红尘路远”点明了隐居的地点和环境,强调了与红尘俗世的隔绝;颔联“白云深处无人识,绿树村边有酒眠”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闲适和自在;颈联“风暖花红春日长,雨余山翠晚来鲜”以自然景色烘托出隐居生活的美好;尾联“逍遥不问人间事,自在逍遥胜似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居生活的闲适、自在和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红尘俗世和隐居生活的不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中年以后仕途不顺、逐渐转向隐逸生活的经历有关,在仕途受挫后,韦应物开始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他选择隐居在青山绿水之间,远离红尘俗世的纷扰和喧嚣,在这种生活状态下,韦应物创作了许多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的诗歌,这首《山居》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