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并蒂春红
唐·李中
赠小园春些些并蒂红,指指连枝翠。
风轻帘影动,日暖花香细。
鸟语声声脆,蛙鸣处处起。
幽情何处寄,独坐赏芳菲。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中写过此诗,但李中是唐代一位有才华的诗人,故以此作为假设背景。)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李中的诗作多反映田园生活、自然风光,以及个人情感,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赠予这小园一些春天的色彩,看那并蒂而开的红花多么娇艳,连枝的绿叶也格外青翠,微风轻轻吹过,帘影随风摇曳,阳光温暖,花香细腻地弥漫在空气中,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蛙鸣之声此起彼伏,我内心的幽情该向何处寄托呢?只能独自坐在这里,静静地欣赏这满园的芳菲。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园中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并蒂红”和“连枝翠”象征着生命的繁荣和和谐,而“风轻帘影动,日暖花香细”则描绘了春天的宁静与美好,鸟鸣和蛙声则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园春日的美丽景象,通过并蒂红花、连枝绿叶、微风帘影、暖日花香、鸟语蛙鸣等元素的组合,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诗人独自坐在园中,欣赏着美景,却无处寄托自己的幽情,这种情感与景物的对比,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创作背景
假设这首诗是李中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小园中的春日景象,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诗人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内心的幽情却无处寄托,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艰辛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