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花债萦牵酒病魔,谁唱相思肠断歌?
旧游如梦空肠断,新病缠人奈若何。
望到斜阳催泪下,吟成清句倩谁和。
寒宵怕听更筹数,冷月愁看剑影多。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应县补诸生,但从此屡试不第,仕途无着,家境日贫,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因花债(指因赏花、买花等所欠下的债)和酒瘾而病魔缠身,有谁在唱着那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之歌?过去的游历如同梦幻一般,只留下无尽的悲伤,新的疾病又纠缠不休,让人无可奈何,望着西下的斜阳,不禁催人泪下,吟成了清丽的诗句,却又不知该请谁来和诗,寒冷的夜晚害怕听到更鼓声声,清冷的月光下愁看剑影重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的孤独与愁苦,首联“花债萦牵酒病魔”点明了诗人因病魔缠身而难以自拔,花债”和“酒病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赏花、饮酒而落下的病根,颔联“旧游如梦空肠断,新病缠人奈若何”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病痛的无奈,颈联“望到斜阳催泪下,吟成清句倩谁和”通过描绘诗人望着斜阳流泪、吟诗无人和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尾联“寒宵怕听更筹数,冷月愁看剑影多”则以寒宵、冷月、更筹、剑影等意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题,通过描绘诗人因病而起的愁苦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花债”、“酒病魔”、“斜阳”、“冷月”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个人的病痛与孤独转化为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病中所作,反映了诗人因病而起的愁苦与孤独,黄景仁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晚年更是疾病缠身,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困境的无奈,更蕴含了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这首诗是黄景仁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也是清代诗歌中的珍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