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净地留题
唐·贾岛
净地留题处,柴门还闭时。
笼开鹤自飞,人去水自知。
古木生寒色,空山凝夕晖。
寥寥心境里,惟此独相依。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因诽谤朝臣,贬为长江主簿,贾岛的诗歌以清奇僻苦著称,善于推敲字句,有“推敲”的典故传世,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抒发凄苦之情,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这块清净之地留下题字,柴门在我离开时依然紧闭,笼子打开,白鹤自由地飞翔,人离去后,流水似乎也有所感知,古老的树木在寒风中显得更加苍翠,空旷的山峦在夕阳的余晖中凝结成一幅静谧的画面,在这寂寥的心境之中,只有这片净土与我相依相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贾岛在一处清净之地留下题字后的情景,他离开时,柴门紧闭,笼子里的白鹤被放飞,自由飞翔,而流水似乎也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古木、空山、夕晖,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诗人在这寂寥的心境中,感受到了与这片净土的深深依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清净之地的留恋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笼开鹤自飞”一句,既表现了白鹤的自由,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渴望自由,不愿受世俗束缚,而“人去水自知”一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流水以情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诗中的“古木生寒色,空山凝夕晖”两句,以景写情,将诗人的孤寂与哀愁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一处清净之地,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也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在贾岛的诗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还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苦吟诗人的坚韧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