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樽前醉后休,枉笑煞花间四友。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不向樽前醉后休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纵有也成幽,不向樽前醉后休,枉笑煞花间四友。

作者及朝代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作者简介

晏几道是北宋词坛的重要人物,以其深情细腻的词风著称,他出身名门,但性格孤高,不慕名利,晚年生活较为困顿,其词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在酒宴前见到了那位名叫玉箫的歌女,银灯之下她唱了一曲,真是娇艳动人,在歌声中醉倒又有谁能怨恨呢?唱罢归来,酒意仍未消散,春天静悄悄地过去,夜晚漫长无边,碧蓝的天空与遥远的楚宫相映,即使梦中能见到她,也只是幽梦一场,不如在酒醉之后尽情欢乐,否则岂不是枉费了花间四友(指酒、色、财、气)的陪伴和欢笑。

释义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词人在酒宴上遇到美丽歌女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词人通过描绘酒宴的热闹、歌女的美丽和自己的醉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也透露出一种及时行乐、不枉此生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在酒宴上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上片通过“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等句,生动地刻画了歌女的美丽和酒宴的热闹;下片则通过“春悄悄,夜迢迢”等句,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最后以“不向樽前醉后休,枉笑煞花间四友”作结,既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肯定,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晏几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生活困顿,但性格孤高,不慕名利,常常借酒消愁,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描绘酒宴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也透露出一种及时行乐、不枉此生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他个人性格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