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立峰峦,脱簪冠,夕阳倒影松阴乱”,这些词句出自明代诗人李流芳的《山居杂咏》,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明 李流芳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幽径草庵小,晴窗竹影斜。
立峰峦之上,脱簪冠而遐。
夕阳倒影松阴乱,明月流辉石径凉。
何处求仙不得路,此中便是白云乡。
作者简介:
李流芳(1575年-1629年),字长蘅,号泡庵,又号慎娱居士,安徽嘉定(今上海嘉定)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他擅长诗文,与钱谦益、娄坚、唐时升并称“嘉定四先生”,李流芳的山水画尤为出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万树在寒风中失去了色彩,只有南枝上的花朵独自绽放,花香飘散在流水之处,花影映照在乡野人家。
幽静的小径旁有一座小草庵,晴朗的窗户上映着竹影斜斜,我站在峰峦之上,脱下头簪和帽子,远离尘嚣。
夕阳的余晖在松林间投下斑驳的倒影,显得松阴杂乱;明月的光辉流淌在石径上,带来一丝凉意,哪里还需要去寻找仙路呢?这里就是白云缭绕的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前两句通过对比万树无色与南枝独花,突出了山居环境的独特之处,诗人通过描写花香、竹影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幽静与雅致,后两句则通过立峰峦、脱簪冠等动作,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决心,而“夕阳倒影松阴乱,明月流辉石径凉”两句,更是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流芳在山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李流芳一生热爱自然,追求心灵自由,他的山居生活为他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期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和表达,创作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