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仙洞钓滩
唐·韦庄
仙洞冷玲珑玉霞,钓滩平潋滟金沙。
云开远岫千峰出,水落寒林两岸花。
落日孤城鸣犊角,秋风野寺伴人家。
何当遂得归田去,长向溪边种藕瓜。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仙洞中冷冽清透,如同玉霞般美丽,钓滩水面平静,波光粼粼,映照着金色的沙粒,云雾散开,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显露出来,水位下降,寒林两岸的花朵更加鲜艳,夕阳下,孤城中传来牛角的鸣叫声,秋风中,野寺旁有人家居住,何时才能回归田园,长久地在溪边种植莲藕和瓜果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仙洞与钓滩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宁静与壮美,首联点题,直接描绘仙洞与钓滩的景致;颔联进一步展开,通过云开雾散、水位下降等自然变化,展现景色的动态美;颈联则转向人文景观,通过落日、孤城、秋风、野寺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仙洞与钓滩的自然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诗中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静态的景色与动态的变化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动感,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人文元素,使得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得益彰,更加引人入胜,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为全诗增添了一份闲适与淡泊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波折,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成为了他心中的一种寄托,通过描绘仙洞与钓滩的美丽景色,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更寄托了自己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也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