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出师统雄兵,剿除草寇建功名。的解释

生辉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平寇志

朝代:明代

作者:戚继光

奉命出师统雄兵,

剿除草寇建功名。

旌旗猎猎寒光闪,

战鼓声声士气盈。

边疆烽火连天起,

将士血染战袍红。

待到凯旋归故里,

青史留名万古崇。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戚继光虽有名将之称,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东牟(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早年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任都指挥使,负责山东防务,嘉靖年间,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万历年间,他又镇守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他著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译文

我奉命率领大军出征,

誓要剿灭那些草寇以建立功名。

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闪烁着寒光,

战鼓声声,士气高昂。

边疆的烽火连天而起,

将士们的战袍被鲜血染红。

等到我们凯旋回到故乡,

我们的名字将在青史上万古流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奉命出征、剿灭草寇的壮志豪情,首联点明主题,诗人奉命率领大军出征;颔联通过描绘旌旗和战鼓,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士气的高昂;颈联则描写了边疆战事的激烈和将士们的英勇;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期待和对青史留名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作为将领的英勇和决心,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既有对战争的描绘,又有对胜利的期待,通过旌旗、战鼓等意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战争氛围,诗人也表达了对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赞美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尾联则以一种豪迈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青史留名的向往,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戚继光镇守边疆、抗击外敌的时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草寇横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作为一位忠诚的将领,戚继光深感责任重大,他率领大军出征,誓要剿灭草寇,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在出征前,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戚继光的英勇和决心,也激励了将士们为国家和人民而战。

文章下方广告位